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合作伙伴。2018年1月31日,成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成都银行注册资金36.12亿元,在岗员工6600余名,下辖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德阳、阿坝、泸州、天府新区、绵阳14家分行和31家直属支行(部)、共计230余家营业网点,发起设立国内首批、中西部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江苏宝应锦程和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并入股西藏银行。
成都银行秉承“服务城乡居民,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业务特色和竞争优势,综合实力位居中西部城商行前列,多项经营指标增幅排名上市银行前三位。截至2022年6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8939.18亿元,各项存款6423.39亿元,各项贷款4570.01亿元。在2022年英国《银行家》公布的最新排名中,成都银行居全球前1000家商业银行第200位。
成都银行坚持“亲民便民惠民”理念,持续开办代发工资、社保和代收煤气水电费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金融业务,坚持优惠的定价和收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银行卡用卡成本,提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创新推出“E城通”综合缴费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和社区银行建设,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市民百姓享受到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赢得了“市民银行”美誉。
成都银行致力于为广大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产品创新和“本土化”改造,开发了一批“特色化、标准化、本土化”产品。目前,旗下“财富金翼”小微企业融资品牌包括“壮大贷”、“成长贷”、“科创贷”、“科票通”、“创业贷”、“惠农贷”、“易采贷”等10余种产品,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多种金融方案以及一站式金融服务,不遗余力支持企业成长发展。
成都银行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中央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借助成都在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和辐射作用,结合川陕渝三地共同的产业优势,积极做好金融支持和资金要素保障,加大对地方重大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序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都银行持续发挥地方性法人机构优势,将经营活动开展同社会责任履行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支持四川经济建设发展,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开展扶贫、助困等社会公益活动,不断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取得新成效,荣获“最具爱心企业奖”,彰显了西部领先城市商业银行的强烈责任担当和良好品牌形象。
近年来, 成都银行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和优质的金融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先后荣获获评“成都市重点产业上市龙头企业”、“四川企业100强”、“最佳城市商业银行”、“最佳金融服务城商行”、“最佳优质服务银行”、“最佳民生金融奖”、“银行科技发展奖”、“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百姓最信得过的银行品牌”等荣誉称号。
更名后的成都银行行徽颜色为金红相配,外形由字母C、D组成,体现成都银行“立足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外形又似双“U”对握,寓意联合(union)和协作(unite),体现成都银行与客户心手相连、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
成都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8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25102.62万元,多年来我行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运行稳健的银行。截至2012年末,总资产由成立时的48.2亿元增长为2401.41亿元,增长49倍;存款余额由39.7亿元增长为1640.54亿元,增长40倍;贷款余额由26.3亿元增长为941.70亿元,增长35倍,我行注册资金32.51亿元,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全行下辖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9家异地分行及32家直属支行(部)、153家网点,在岗员工4000余名。
发展简史
1996年12月30日,原成都市44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成立成都城市合作银行,系四川省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1997年更名为成都市商业银行。2008年8月,中国银监会同意成都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成都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银行”,著名设计师曹尚参与整体形象设计与字体设计。更名后的成都银行行徽颜色为金红相配,体现成都银行“立足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成都银行与客户心手相连、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
作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成都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广大居民”的市场定位,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初具、运行稳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行以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领导下,成都银行依法稳健经营。
经济增长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存款余额由成立时的39.7亿元增长为337.9亿元,增幅达751%;贷款余额由成立时的26.3亿元增长为218.7亿元,增幅达731%;总资产由成立时的48.2亿元增长为374.5亿元,增幅达676%。截至2009年12月31日,存款余额由成立时的39.7亿元增长为914亿元,增长22倍;贷款余额由成立时的26.3亿元增长为549.7亿元,增长20倍;总资产由成立时的48.2亿元增长为1043亿元,增长21倍。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稳居西部城市商业银行首位。截至2010年末,总资产由成立时的48.2亿元增长为1511.87亿元,增长31倍;存款余额由39.7亿元增长为
1224.75亿元,增长31倍;贷款余额由26.3亿元增长为679.16亿元,增长26倍,成为中西部首家总资产、总存款双双突破千亿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稳居中西部城市商业银行首位。成都银行注册资金32.51亿元,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全行下辖西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9家异地分行及32家直属支行(部)、153家网点。成都银行发布业绩快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6.00亿 同比增长14.73%。
发展思路
在“二次创业”、“五年规划”发展新思路的指引下,成都银行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各项业务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经营利润连年翻番。2007年,成都银行成功实施增资扩股,引进境内外投资者,一次性募集资金60亿元,为该行未来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10月28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都银行由“成都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标志该行开始由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发展。与此同时,成都银行连续晋身“2007年度全球商业银行1000强”、“2007年度亚洲银行300强”、“2007年度中国银行业100强”等国际权威商业银行综合实力排行榜。
在银行业改革发展大背景下,成都银行结合城商行新的发展趋势与自身实际,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上市银行的长远目标,稳步推进包括增资扩股、更名、跨区域发展、多元化经营、公开上市等在内的多项战略举措,分别于2007年引进马来西亚丰隆银行等境内外投资者,一次性引资60亿元,顺利完成增资扩股;2008年由“成都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成都银行”,打破了原行名中的地域性色彩限制;2009年开设首家异地分行——广安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实质性突破;2010年与战略投资者丰隆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批、中西部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初步探索;2010年成功开设首家省外分行——重庆分行,与此同时,加快实施“做精成都、做实四川、做强西部、辐射全国”战略规划,全力推进上海、深圳等省外分行筹建工作,并力争在用3-5年时间使我行分支机构基本覆盖中西部主要中心城市和省内多数市(州)的同时,逐步进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此外,我行公开上市前准备工作也正顺利推进。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实施,使成都银行向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综合金融集团的目标稳步迈进。
科学发展
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成都银行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境内外投资者一道,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面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并积极推进实施跨区域经营和公开上市等多个战略,努力把将自身打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国内一流精品银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拓展业务
成都行在大力发展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持续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我行是四川省内独立法人金融机构银行卡业务的“领头羊”,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及债券市场成员,全国外汇交易中心成员,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会员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债券结算代理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金融债券承销团成员,证监会批准的首批证券公司营业部资金存管银行,中国银联公司成都地区唯一股东单位、直联单位。
面对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我行将积极顺应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跨越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城市商业银行。
公司服务
通过实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成都银行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服务力度,走出了一条与城市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特色之路。为助推地方经济建设,成都银行先后支持了三环路、人民南路南延线、府南河综合治理、东大街拆迁改造、新津旧城改造、双流新城建设等市政重大建设项目,并与市土地储备中心、工投公司、兴东公司、兴南公司、兴蓉公司等重点市属企业加强了业务合作,重点支持了沙河整治、金沙遗址、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开发、凤凰山片区改造、彭州石化基地建设、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改造等重大项目。
为支持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成都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及“三农”的支持力度,先后与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签订贷款合同,并积极在郊区县市开设支行。为解决本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都银行开辟了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努力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新路子,并先后推出“工业园整体授信”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型中小企业特色信贷产品,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关怀市民福祉,成都银行不断优化便民服务,在全市率先推出储蓄延时服务,始终坚持现金代收水、电、气费以及固定电话费,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用,开办再就业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等,有力地支持了成都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震灾记实
义不容辞
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沿汶川、北川、青川一线地震带延伸,距震中汶川不到100公里的成都市震感非常强烈,强烈的震动持续了3分钟。然而,就是这短短的3分钟,让多少山川撕裂,让无数骨肉分离;就在这短短的3分钟,正在坚守岗位的成都银行员工,表现出的却是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全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成都银行都江堰支行柜员路思雨在地震发生后,仍然坚持快速锁好现金、公章等物品,方才撤出营业室,刚一撤离房屋立即垮塌;
彭州支行主持工作的副行长张炳杰在自身摔伤的情况下,带领支行员工不顾余震威胁,仍然返回支行保障银行财产安全;
安全保卫部全体保卫人员不畏个人安危,在地震发生时和抗震期间始终24小时坚守岗位,一直未撤离总部大楼,保卫了总部大楼财产安全;信息技术部员工地震期间24小时值守位于总部8楼的中心机房,确保全行金融机具的顺利运行;
让人感动的瞬间还有许多,3分钟时间的生死较量,将成都银行人在灾难面前的临危不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地震发生后,成都银行立即启动了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志刚为组长,王晖行长、杨永严监事长为副组长,其他行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在总部大楼二楼设立临时应急指挥中心。同时,行领导班子带头执行24小时值班制,这为整个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短时间内全面恢复正常营业起到了很好的组织保证作用。
他们深知,作为地方金融机构,迅速恢复正常营业,提供及时金融服务就是对灾区抗震救灾的最大支持。灾区群众的需要就是命令!
为此,成都银行千方百计力争最短时间恢复正常营业。除了启动对各受损网点进行建筑质量检测和紧急加固维修、检测自助银行机具,还抓紧抢修计算机线路和设备以保证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
将银行开进灾区,除了给受灾群众带去方便,提供金融服务,更让他们心里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在把流动银行开进灾区的同时,成都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监局等有关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文件和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四不”政策,及时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急需的金融信贷服务,在政策上给予灾区企业和群众最宽松的环境和最及时的服务。
对已进行额度授信的企业,可以超过原授信额度,作为单笔贷款进行审批,待重新进行额度授信时再一并纳入;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对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授信业务,给予特事特办、优先审批。凡涉及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性贷款、灾区基础设施建设、灾区安置房建设、财政救灾支付的资金需求等均纳入绿色通道,简化环节,提高效率;
对重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企业,在不影响各类法律时效的前提下,暂不催收催缴、暂不罚息、暂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仅因灾害造成偿债能力下降的,原则上信用等级暂不降低,满足展期条件的予以展期;
对因受灾而不能按时还款的企业,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将通过调整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化解信贷风险;对受损严重,信贷资产安全已受严重威胁的项目和客户,逐户研究对策,通过债务重组、强化担保等措施降低风险。
这一条条政策,银行都把对灾区企业、群众的利益和方便放在了自身利益之前,展现了其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成都银行在成都发展多年,一直被老百姓看作“成都人自己的银行”。而在地震之后人们感觉到,成都银行并不仅仅是成都人的,更是四川人的、中国人的银行。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浩劫面前,成都银行的干部员工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无畏。一些员工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救助被困同事,一些员工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全力维护银行利益,还有一些员工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以献血、捐款、捐物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灾区群众的爱心。
境内外投资机构———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和中国渤海产业基金分别向灾区捐款10万美元和10万人民币。全行员工个人共捐款130余万元,人均捐款500元,党员人均捐款1100元。此外,为绵阳市商业银行捐款60万元帮助其恢复重建;向崇州市鸡冠山乡九年制义务制小学捐赠205套学生桌椅及文具用品、电热毯等生活用品;为彭州市通济镇灾区板房安置点种植巨桉树苗300余株,为灾区人民的新家植树添绿。
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让成都银行荣获多项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成都银行被评选为“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多名员工荣获成都市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企业自身同样受到影响的危难时刻,更显弥足珍贵。
抗震救灾的时间并不算长,面对被地震损毁的家园,灾后重建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本地的金融机构,成都银行倾尽全力,突出信贷的重要作用,支持灾后重建。
在支持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方面,成都银行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与配合,带着主动服务意识深入企业调查了解客户受灾情况、遭受的损失,以及企业灾后重建的金融需求。在符合相关政策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受灾企业的重建资金需求,并通过“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灾后,成都银行陆续支持了一批重点企业,如徽记食品、交通油料、丰丰鸭业、联邦制药、合信药业等,截至2009年4月末,成都银行灾后重建贷款余额达到21.52亿元,其中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余额12.81亿元,占灾后重建贷款的59.53%;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余额6.63亿元,占灾后重建贷款的30.81%。
同时,作为地方金融机构,从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伊始,成都银行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种途径对住房重建工作予以信贷支持。
一方面,成都银行积极发放财政补助资金搭桥贷款,向彭州、都江堰、大邑、崇州、邛崃、金堂六地发放20亿元财政承担的重灾区损房农户住房重建补助资金搭桥贷款,已发放该项资金共计12.3亿元。
另一方面,成都银行为成都市受灾农户提供直接的信贷资金支持。为支持灾区农户原址重建,帮助他们尽快解决住房和农家乐经营用房被破坏,自建资金紧缺问题,该行开展农户灾后重建住房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将为都江堰市灌口镇灵岩村九组44户有重建需求的农民提供了总额为600万元的贷款。此外,成都银行还在双流、邛崃支行,分别开办了集体土地房屋抵押贷款业务和农民旅游新村灾后重建经营性贷款业务。截至2009年4月末,已发放6笔集体土地房屋抵押贷款31万元,发放8笔农民旅游新村灾后重建经营性贷款160万元。
对灾区个人贷款,成都银行也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对因地震造成还款困难的客户,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贷款展期;对于因灾情影响造成的贷款违约,违约记录暂不向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对受灾地区原址重建住房、自主维修加固的城镇居民,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执行。
今天,成都银行支持灾后重建的步伐仍在加速运行:2月,成都银行又向双流县现代服务业社会事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放了6000万元贷款,帮助该县受灾学校尽快恢复正常教学。同月,又新增个人工程机械贷款额度2亿元,支持灾区工程建设工作。
贷款种类
成都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产品优势
1、用途多样 :涵盖多种消费用途,满足您多种贷款需求。
2、担保多样 :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组合等,供您灵活选择。
3、期限较长: 最长期限可达5年,充分减轻您的短期还款压力。
4、方便省钱: 可选择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方便省钱。
贷款条件
1.具有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信用记录良好,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具有经办行所在地户籍或其他有效居住证明,有本地固定住所;
4.能提供我行认可的消费用途证明资料;
5.经办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资料
1.申请人及配偶的身份证件、户口簿、婚姻证明原件;
2.申请人及配偶的收入证明材料;
3.本地居住证明材料;
4.消费用途证明材料;
5.担保证明材料;
6.我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银行荣誉
2020年2月,2020年度“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发布,成都银行排名第184位。
2020年3月9日,“2019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发布,成都银行排名第36位。
2020年5月13日,成都银行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1171位。
2022年5月4日,成都银行营业部团支部被授予“成都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22年5月,入选福布斯2022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排名第1056位。
2022年7月4日,入围“2022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位列第200位。